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icyalala  ›  全部回复第 150 页 / 共 186 页
回复总数  3701
1 ...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 186  
@greed1is9good @ljtletters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苹果谷歌的语音唤醒功能比如 Siri 那些,需要低功耗协处理器支持才能实现,没有协处理器的机型,只能充电时才能唤醒?
@ooooo 不考虑耗电的情况下,技术都是可行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耗电。
你在 App 内调用录音功能,即使不编码、不探测,只过一次内存,耗电量都是不可接受的。
探测分贝会消耗计算量、编码会消耗更多计算量、转文本或提取特征会继续消耗更多计算量。

你认为自己技术不行,那苹果谷歌技术总能得到你的认可吧?他们自己的唤醒功能,都是通过自己使用协处理器实现的,iPhone 6s 之前的手机,即使都升级到了最新的系统,没有协处理器仍然只能充电时唤醒。如果有什么人能够实现不用协处理器,还能足够低功耗实现唤醒功能,怕不是早被苹果谷歌用上了。。
按这种性格来说,不论楼主离不离职,只要楼主还没成为主管,都会再次遇到这种问题。。
2019-03-19 11:32:48 +08:00
回复了 eternaldzw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没人讨论一下美团和饿了么 APP 监听用户录音吗
想了想,原因大概就像 @marsgt 说的那样。
人都是追求因果关系的,"事出有因"、"存在即合理(reasonable)" 都能表达出这种倾向。

这些公司推荐系统做得很好,会引起某些用户的警觉。他们发现推荐切实有效,所以会追求"原因"。但是受限于他们自身的认知,他们无法理解 "推荐系统" 运作的原理,所以他们就会从其他方面去猜测一个能够被自身认知所接受的"原因"。这个过程,就是 "迷信"。

破除这个迷信,需要以他们认知能够理解的方式阐明真正的原因:
1. 现在的推荐系统很强大,好友关系、GPS、IP、你提到的内容被你好友搜索、你经过了棋牌室或者咖啡馆的 Wi-Fi 等等,这些被忽视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推荐系统的特征。

2. 推荐系统能够一定程度去进行猜测。比如投色子,总有一定概率能够得到我想要的数字。一旦猜测成功,跟你现实生活切实有关系,就容易引起警觉,因为这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 "原因",这就是概率。

3. 实时录音分析在技术方面不可行。因为电量消耗以目前技术水平根本不可接受。如果你是做移动开发的,试试自己实现录音功能,即使不编码不写文件不做分析,电量消耗你也会受不了的。手机中的语音唤醒是由硬件的低功耗芯片 /协处理器实现的。例如苹果的 Hey Siri,支持的设备可见这里: https://support.apple.com/zh-hk/HT209014,iPhone 是从 6s 才开始支持的,是因为 6s 引入的 M9 协处理器,才能以足够低的功耗实现实时监听; AppleWatch 则是需要抬起或者点击屏幕才能唤醒监听。再例如 OK Moto,摩托罗拉用的是自己研发的有 NLP 功能的协处理器,其他 Android 用的是 Sensor Hub。只有那些音箱机顶盒之类的设备,没有电量限制的,才可以不用协处理器实现实时监听。
2019-03-19 10:19:11 +08:00
回复了 eternaldzw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没人讨论一下美团和饿了么 APP 监听用户录音吗
你们要是做过录音就知道功耗有多大了。。
完整语音上传那消耗资源更大,本地识别或者提取特征码计算量同样也不小。。

OK Google 和 Hi Siri 那种,都是基于设备专门的低功耗芯片来做的,即使如此也会增加不少耗电。
App 只能依赖通用计算功能,真要做长时间语音监听,掉电问题早就会让人石锤揪出来了,哪还轮得到现在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2019-03-17 22:38:24 +08:00
回复了 xiaomimei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国内为什么没有统一的推送服务呢
有些东西我很好奇,也查不到资料:
1. 统一推送,得要服务器吧,像微信那种量级,那么大的量服务器放在谁那儿?谁来维护?技术支持是谁?
2. 服务器和技术支持,钱谁来掏?微信用得多,百度用得少,是不是微信得多交钱?
3. 出了事故、送达率有问题之类的,谁来担责,是否有赔偿?
4. 数据和隐私都是各家的商业机密,例如哪个 App 推送量级有多少,这个如何隔离开?
2019-03-16 13:30:55 +08:00
回复了 veelog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求教各位,如何帮父母找点精神寄托
@Kirscheis 青年人教育的,责任归于青年人;青年人不能教育的,责任就推给其他。这有失公平吧。
2019-03-16 13:04:41 +08:00
回复了 veelog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求教各位,如何帮父母找点精神寄托
突然想到一个类比:
父母看儿童玩游戏,认为游戏毒害儿童。舆论风向是:儿童自控能力差,该怪父母教育问题。
青年看父母玩头条,认为头条毒害父母。舆论风向是:父母信息分辨能力差,该怪头条。
2019-03-15 12:51:14 +08:00
回复了 Caratpine 创建的主题 iOS 微信 iOS 版为什么这么卡?
打开设置-电池-电池健康,看看是否支持 "峰值性能",如果不支持,就该换电池了。
另外,再打开设置-iPhone 存储空间,看看还剩多少空间,至少要留 10% 可用空间。
再就是你个人微信消息数量的问题了。。
2019-03-12 17:21:17 +08:00
回复了 flashrick 创建的主题 奇思妙想 看了知乎上讨论 5G 技术的问题
5G 就是一个向前步进的技术。
就像 h.263, h.265, h,265 那样,或者说 USB, USB2.0, USB3.0 那样,只是一个向前的新一代技术。
现在 5G 的概念被各种夸大、被赋予各种意义,这一点是不正常的。
能以下单时间的条款为准,没毛病。
首先,信号差不是 Intel 基带的问题。从 iPhone7 开始,基带就是 Intel 和高通混用的了。
从 FFC 报告来看这代 iPhone 基带和射频表现都非常好,天线也很厉害,是苹果自己整合时出了岔子。

其次,我用 iPhone,主要是依赖 iOS。大城市生活,有 Wi-Fi 的时间占了绝大多数,仅在通勤、周末外出时会存在依赖 4G 信号的时刻。即使在这些时刻内,信号基本也是可用的。

我了解信号弱的问题,但我也能看到它的优势,权衡下来我能够接受,这就是原因。
每个人的生活场景和需求都各不相同,我推荐后,有理性的人也会进行自己的权衡的。
2019-03-09 13:09:58 +08:00
回复了 chanxinguidao 创建的主题 奇思妙想 我有一个 idea,可以颠覆现在的很多内容
不用等到未来,现在就有很多可量化的,也有很多机构在研究量化的方法,比如智商、比如个人财富。
2019-03-09 12:13:57 +08:00
回复了 henryhu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学习新东西,是看视频好呢,还是阅读书籍/文档好?
文本和视频都是信息的载体,无论选择哪个,都会遇到 "如何选择一本好书、一个适合的文档、一个好视频" 这种问题。

关键点在两个,自己的判断和筛选能力、信息密度。
自己的能力与载体无关,但是信息密度视频就明显要差于文本。

对于我来说,一本书或者一个文档,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快速判断价值,但是视频就很难快速判断了。
2019-03-07 11:45:14 +08:00
回复了 sugars 创建的主题 5G 关于未来的 5G,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期待呢?
3G 的时候,除了流量贵一些,同样也是随便下 App。。
5G 说是有 18G 的带宽,但是现在有线宽带达到千兆也已经很长时间了,也没见到有什么地方能充分利用起来,“读取云上的文件和读取本地文件无差别” 这种想法,看看现在的百度云就能明白只是个噱头罢了。。带宽再大,服务提供者跟得上才能有用。。

未来 5G 普及后,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但绝不会像现在臆想的这样。存储设备、计算设备的进步带来的作用可能比 5G 的作用更大。
2019-03-06 12:16:47 +08:00
回复了 shyrock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人生如此多艰,上个 V2 还被火上浇油
国家统计局 17 年的报告里说,中国人按照收入分成 5 组:
最高收入的 20% 部分的人,月均 5412 元,
次高收入的 20% 部分的人,月均 2879 元。
...
最低收入的 20% 部分的人,月均 500 元。

当你提到你的境况时,是否能考虑到会给其他沉默的大多数人火上浇油呢?
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焦虑并不是与待遇挂钩的,当你到他们的阶段时,你照样会焦虑。。。
1 ...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 186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19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55ms · UTC 23:48 · PVG 07:48 · LAX 16:48 · JFK 19:48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