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xiuxi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buxiuxi

buxiuxi

V2EX 第 576645 号会员,加入于 2022-03-25 15:08:50 +08:00
buxiuxi 最近回复了
域名本来就是为了不用数字,你这本来就可以一个域名一个 ip 的,还得加上端口,一个 ip 不同端口不同服务用不同域名的场景我倒能理解,你这本来就是多个 ip ,还非得用同一个域名加上不同的端口指定,真是倒反天罡了
205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Windows 和 Mac 的 tab 切换对比
@loading 就如 @tap91624 所说的 mac 全屏应用内切换非常不方便,你说的全屏在 windows 其实也是一个 tab ,完全不会和不是全屏的 tab 分开,这就可以保证切换可以一样顺畅,windows 的 desktop 概念类似于 mac 的全屏,快捷键 ctrl win 加左右方向键是一样的,没有让全屏和其他的分开,比 mac 好很多。多窗口 mac 是非常逊于 windows 的,stage manager 也是一个折中,完全和 windows 的窗口管理没得比(windows 和 vscode 的多窗口管理是一体传承的,有专利的,可能这一两年就会过期,不知道后面 mac 会不会抄)。appstore 里面有 magnet 这类第三方软件想要模仿 windows 的窗口管理就是说明 mac 的 windows manager sucks 。微软的专利: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8059137B2/en
205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macOS Windows 的 tab 切换比 Mac 更牛逼
总之,mac 的多窗口切换效率肯定是低一点的,毕竟操作是割裂的,windows 是顺畅的。
205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macOS Windows 的 tab 切换比 Mac 更牛逼
@shimanooo 可能你还没有了解我表达的意思,macos 无论是三指还是四指 swipe up 进度调度中心切换得单指,但是 windows 是全程全程用三指完成所有的操作,包含进入所有 tab 选择,流畅的切换
206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macOS Windows 的 tab 切换比 Mac 更牛逼
@Endocryne 而且 command tab 按顺序从前往后,windows 的三指多个 tab 上下左右都可以切换,速度很快
206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macOS Windows 的 tab 切换比 Mac 更牛逼
@Endocryne pc 的三指触摸板相当于 mac 的 command+tab 加上每个 tab 是具体桌面图片而不是应用 icon
206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macOS Windows 的 tab 切换比 Mac 更牛逼
@agagega windows 的 ctl tab 是切换应用内窗口,alt tab 是切换应用间窗口,win tab 是打开 timeline 所有 tab ,windows 三指画圈可以切换应用内窗口,比 mac 确实效率更高
206 天前
回复了 caobug 创建的主题 Rust RUST 所有权移动问题
为啥这里 release 函数会释放 dog?
206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macOS Windows 的 tab 切换比 Mac 更牛逼
@di11wei 我从大学开始用 windows ,这个全程三指切换 windows 我也是今天才发现,确实很 fantasy ,肯定 mac 目前的 tab 切换方便多了
206 天前
回复了 buxiuxi 创建的主题 macOS Windows 的 tab 切换比 Mac 更牛逼
@liprais 我也刚买了 mac ,最近使用的感受,不是啥 windows fanboy ,最近在考虑需不需要把旧的 windows 给卖了,但是还是发现 pc 还是有比较多的亮点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我们的愿景   ·   实用小工具   ·   109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543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3ms · UTC 23:12 · PVG 07:12 · LAX 16:12 · JFK 19:12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