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secondwtq  ›  全部回复第 31 页 / 共 121 页
回复总数  2420
1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121  
2021-11-07 14:32:49 +08:00
回复了 MakHoCheung 创建的主题 Go 编程语言 Go 不是谷歌亲儿子吗?
怕不是均分继承法,老日耳曼了
2021-11-06 00:58:33 +08:00
回复了 hand515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感觉 Intel 的 12 代真是把牙膏挤爆了
当然功耗也非常惊艳,尤其是 12900K ,不过好像也有且只有 12900K ... 这货的任务看起来是用 8P+8E 同时整数 IPC 不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对付 16 个完整 ZNVER3 的 5950X 并且拿游戏霸权,因此修炼到了 5GHz 才出山 ... 效果也很不错,5950X 看起来是没干翻(本来就不太可能,6P+16E 可能还有机会),峰值功耗确实翻了。
说 ADL 功耗一骑绝尘不太准确,因为仔细看各家测试之后我发现 12600K 的表现是超出预期的。后来看到张图: https://twitter.com/CapFrameX/status/1456244849477242881
虽然其他家都是把 12900K 和 5950X 比的,但是这个是按照 logical thread 的标准,和 5900X 对标,想找和 5950X 比的好像有点难。不过这个可以暂时无视。图里值得注意的是,从 125W 到 241W ,12900K 用多出 90% 的功耗换了不到 15% 的性能,从 95W 到 165W ,5900X 用多出 70% 的功耗换了 17% 的性能。当然你把 PL 设成这个值,实际功耗不一定是这个值,不过有硬件常识的应该知道过了一个范围之后能耗和性能就完全不是一分钱一分货了。
随便找了 NGA 一个人的 5900X 测试: https://nga.178.com/read.php?tid=24078922 从 4.0GHz 到 4.6GHz ,功耗翻了倍,频率也就加了六分之一。
推上这人测了上一代几个 CPU 比较完整的功耗曲线(我不是故意要 cue RKL 的 ...): https://twitter.com/vpcf90/status/1425103050864308236/photo/1
可见目前高端桌面 CPU 基本是出厂灰烬,只不过程度轻重问题,12900K 尤其如此。但是面对现状,大概也没有别的选择,不然估计抢不了 5950X 的皇位。偏偏很多媒体貌似喜欢把 12900K 放在头条,这倒无所谓,甚至有的只测 12900K 。测就测,还要 overclock 。
还有一个好玩的事情,这代 IO 也有升级,总线加宽,暴露更多 PCIe 通道,CPU 和 PCH 加起来一共 48 条(作为对比,上代 HEDT X99 也是 48 条,对面 X570 是 40 条,离目前 X299 的 72 条还有差距)。新的通道你猜板厂是怎么用掉的?这里是华硕这批 Z690 板的规格对比:www.asus.com/microsite/motherboard/Intel-Alder-Lake-Z690-H670-B660/websites/download/ASUS_Z690_Full_Specs.pdf 最右边最丐的有最多的 PCIe 插槽数和最少的 M.2 ,最左边旗舰有最少的 PCIe 插槽数和最多的 M.2 。只能说目前 DIY 生态实在是有点畸形,如果 GPU 还一直是这个德行的话,吃枣药丸。
苹果是懂行的,人家宣传能耗比就知道拿功耗曲线: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images/product/mac/standard/Apple_M1-Pro-M1-Max_CPU-Performance_10182021_big.jpg.slideshow-xlarge.jpg 这些媒体看起来是不能指望。

只能说 5950X 真的是好东西啊。
2021-11-06 00:57:46 +08:00
回复了 hand515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感觉 Intel 的 12 代真是把牙膏挤爆了
推荐几个评测:
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intel-12600k-12900k&num=1 Intel Core i5 12600K / Core i9 12900K "Alder Lake" Linux Performance - Phoronix
因为貌似大家默认锚定的是 Zen 3 ,而据说 Win11 对 Zen 3 是有“负优化”的,到处都有因此造成的抓马。这个评测是在 Linux 下进行的,冷知识:Linux 目前对 ADL 是“负优化”,并且是更严重的“负优化”。从该评测看来异构核调度几乎还没有支持,连频率都不能正确侦测 ... 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但是现在 Linux 就是连 patch 都没影的状态。这个在游戏中貌似表现得尤其严重。排除游戏之后总的来说 12600K 性能比 5800X 好,12900K 各项和 5950X 难分胜负。
一般遇到调度问题简单方法是手动设置 affinity ,不过该评测没这么干,不知道是来不及还是没想到。如果能直接 isolcpus 再把两组核心单独测一遍更好一点。而且只有 DDR5 的结果,没测 DDR4 的,不得不说 Phoronix 就是 Phoronix ...

www.anandtech.com/show/17047/the-intel-12th-gen-core-i912900k-review-hybrid-performance-brings-hybrid-complexity The Intel 12th Gen Core i9-12900K Review: Hybrid Performance Brings Hybrid Complexity
自打 RWT 停更之后,AnandTech 算是少数几个不是跑分机器的站了。这次架构方面的“Deep Dive”之前 Architecture Day 发过了,但是这篇文章也不是纯跑分机器,依然有那些纯为了看 uarch 的测试,以及 SPEC CPU 测试。此外比 Phoronix 强的地方是 cover 了常见的 Win10 和 Win11 对比,P 核及 E 核单独测试,以及 DDR4 和 DDR5 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 DDR5 至少在 SPEC 中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价格“优势”也很明显 ...

zhuanlan.zhihu.com/p/429513911 奥德尔湖的逆袭——英特尔版帝国反击战
这评测差不多是上面 AnandTech 那篇的中文豪华版,当然不是汉化版,因为看上去做得比 AnandTech 又要好一个等级(比如“去除了其他测评中无用的游戏和应用测试,只保留小狮子”)。uArch 部分甚至有一点 RWT 遗风。作者说他之前做过很长时间测评,估计有空得看看他的旧文。
(不过我最服的还是那个三百五十页的 M1 “测评”)
2021-11-05 20:14:53 +08:00
回复了 zhengfan2016 创建的主题 奇思妙想 叠瓦盘要是使用混合固态,可否有效改善读写性能?
感觉可以玩,但是实际意义不大。

现在 CMR 盘不贵,12TB 都不到 2k 。SMR 最泛滥的好像是几 TB 小容量的,这种本来就价格就不高,加上你这一百出头 SSD 估计没优势了。
2021-11-04 23:48:06 +08:00
回复了 dingwen07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微软出了一个类似 Notion 的东西
看到标题就想到 Teams…
2021-11-04 23:07:16 +08:00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DOS Dune 2021 电影的剧本是用一个 DOS 软件写的
居然不是用 Mac 或者 iPad Pro 写的
2021-11-04 23:04:29 +08:00
回复了 chcone 创建的主题 Mac mini 退了 14 寸 M1 Pro,咸鱼了个 M1 Mac mini
> 而且大神原味
原来楼主好这口…
2021-10-23 03:50:11 +08:00
回复了 mingl0280 创建的主题 C++ 问个关于内存对齐的问题
我猜可能哪个 header 里面 #pragma pack push 了忘 pop 了 ... 你可以 -E 一下看看。实在不行一点点 reduce,能 reduce 到放在 godbolt 上面的程度更好

你这个大小是怎么观察到的?是直接 sizeof 还是?

另外 Clang 有试过么? Clang 有个好处是想要折腾比较方便,比如我加个 #pragma pack 就可以在 AST dump 里看到: https://gist.github.com/secondwtq/e5ce6e72fe80900d54fa0eb44d4487d4
2021-10-23 02:48:59 +08:00
回复了 seaswalker 创建的主题 Apple 不太明白为什么苹果加个 16G 内存需要加 3000 块
@gateoflunar

> 我还是建议这帖子把 32G 内存换成显存
问题苹果之前用 x86 的时候也是这个价啊,你觉得之前的定价逻辑在哪里呢?

https://post.smzdm.com/p/729569/ 18 年中,400 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J411t7fo/ 这视频里有个 19 年末的,16GB 加到 32GB 也是 2900+
2021-10-23 02:17:05 +08:00
回复了 pythonee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对于平台型的产品,如何做好平台与业务定制的平衡?
大客户就做,小客户就叫他滚蛋。
2021-10-23 02:15:16 +08:00
回复了 ink19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代码大仓有什么好处坏处?
明显的好处感受到的有一个,就是如果项目之间有相互依赖关系的话,处理起来至少表面上会方便一些。
没啥关系的项目放一块可能意义有限。
2021-10-23 02:11:28 +08:00
回复了 mingl0280 创建的主题 C++ 问个关于内存对齐的问题
你是不是#pragma pack(4)了
2021-10-23 01:50:01 +08:00
回复了 mingl0280 创建的主题 C++ 问个关于内存对齐的问题
你这个 FixedLengthHeader 在我这是 24 啊 ...

http://www.catb.org/esr/structure-packing/
2021-10-23 01:46:32 +08:00
回复了 lawfun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请推荐书籍 - 描述 GUI 开发的原理与思想的书
再推 Raph Levien 的 Towards a unified theory of reactive UI https://raphlinus.github.io/ui/druid/2019/11/22/reactive-ui.html
这老哥后来写了个后续,不过我暂时没太看得懂 https://raphlinus.github.io/rust/druid/2020/09/25/principled-reactive-ui.html

GUI 这种书难找的原因我猜是不存在一个绝对主流的 pattern 和主流场景,印象中你说的那些“通用”的书,如果是主要面向工程实践的,就必然会受到应用中主流 pattern 和主流场景的影响。受影响较小的“原理和思想”的书基本都是纯理论性的,典型的一个大类是讲算法的书(包括通用算法,密码学算法,图形学算法,视觉算法,AI 算法等 ...),我看了下我的书单,除此之外其他的满足条件的书难找( OS 、数据库和网络大部分书我认为是受到主流 pattern 影响很大的)。

比如你说的“深入浅出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这个书,我大概查了下,感觉主要面向的还是“Java 外包开发”,对其他“非主流”场景不一定适用(就不谈他这个“面向对象”的定义问题了 ...)。实际上像 MVC 、MVVM 这些设计模式已经是一种“通用原理”,但是这些也远远不够“通用”到 cover 整个“主流” GUI 世界的程度,因为 GUI 就不存在“主流”。

GUI 只能在各路通用 pattern 中找出代表性的框架,再针对框架找代表性的书。比如传统 Retained mode GUI 比较典型的 Win32,以及在此基础上的 MFC 、VCL 。加入了更多设计模式的 Cocoa 和 WPF 。Immediate mode 的 Dear ImGui 。最新的是 Raph Levien 所谓“Reactive UI”即 React 、Elm 、Flutter 、SwiftUI 这一代(这个还有很多 open problem )。上面每一组都是完全不同的模式,最多只能做到你学了典型框架 VCL 就大概了解了传统 Retained mode GUI,就好像看了“深入浅出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就大概了解了 Java 的面向对象设计。
2021-10-23 01:08:05 +08:00
回复了 onice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为什么没有一种万能且通用的编程语言呢?
“安全经验”建议看一下易语言呢亲~
2021-10-19 03:01:39 +08:00
回复了 SingeeKing 创建的主题 Apple M2 究竟会什么样子
另外吐槽下“Pro”这个名字真的俗 ... 还不如 rumor 的 M1X 呢
2021-10-19 03:00:51 +08:00
回复了 SingeeKing 创建的主题 Apple M2 究竟会什么样子
从 A 系列芯片来看,序号+1 对应的是设计上的升级,也就是 x86 CPU 中“generation”的概念,X/Z 后缀则是同一代中的产品线定位区分。M1 CPU 用的是 A14 的 Firestorm 和 Icestorm 核心,新的 Pro/Max P 核各种 rumor 都说是 Firestorm,E 核貌似关注的人比较少,但很有可能也是 Icestorm,这个待确认,不过如果真的还是 Firestorm+Icestorm 的话说明至少 CPU 层面主要只是扩大规模,内部改动并不大,工艺最多就是加了个加号,没到下一个 generation 的程度。

我记得 AnandTech 说 A15 的 P 核改动不大,工艺的加号提了频,增大了缓存,benchmark 出来性能、IPC 和 performance per watt 都有提升,我感觉主要在前面两点上。倒是 E 核改动多一点,GPU 架构也有大升级,也就是受到关注最多的 P 核挤了牙膏。

不知道 Apple 这个“generation”锚定的究竟是哪一部分,如果新的 E 核和 GPU 架构没有在 M1 Pro/Max 上用的话,那确实不配叫 M2 。就算用了,按照 A 系列的惯例,也应该叫“M2 Pro/Max”而不是“M2”,因为 M2 的名字人家 MBA 占着呢 ...
2021-10-19 02:36:37 +08:00
回复了 123jiayue 创建的主题 Apple 这次芯片牙膏挤爆了 是不是以后没法挤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2021-10-19 02:33:01 +08:00
回复了 moonkiller 创建的主题 MacBook Pro 快充也要额外加钱 😹
感觉续航不应该按核心数算吧,我要是强行屏蔽掉全部 P 核不就超级省电了(只是会慢一点),理论上软件优化一下就差不多,可能主要还是屏幕的原因?
1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121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02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60ms · UTC 08:01 · PVG 16:01 · LAX 01:01 · JFK 04:0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